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始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止于吴淞口,后注入长江。
其中6月16日为今年京城首个高温日,从历年气象资料对比看,出现得较晚。马上就访为什么突然这么热有市民问,前些天还挺凉爽的,怎么说热就热了?市气象台专家解释说,大气在不断运动,京城脱离了自6月7日以来开始的高空冷涡系统的影响后,旋即被强大暖气团控制,六月时夏季风还未大规模北上,华北平原一带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干燥通透,光照和大气透明度条件很好的时候,阳光加热的效率很高,一下子就容易晒出高温天,气温飙升理所当然。

前年的第一个高温日是5月23日,去年的第一个高温日是6月2日,如果说去年6月2日迎来首个高温日属于不早不晚正中间,今年6月16日可算有点迟到了。据介绍,北京历年出现高温日最多的月份在6至7月。今天气温预报最高为37℃,高温日将连续三日。乐观地看,周二气温就会跌到35℃以下,高温日不会延续到第四天。虽然如此,32℃、33℃也并不凉快,请市民朋友继续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和太阳直晒。
未来五六天,北京继续处在大片晴空区,气温将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不过乐观地看,延续三个高温日后,周二白天的最高温将降低到34℃,低于35℃,将不会出现连续第四个高温日。今年高温日来得晚今年这第一个高温日来得早还是晚?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北京5月、7月出现首个高温日都曾发生过。青浦练塘利用茭白叶秸秆制成各种工艺品出口到日本。
上海污染指数超标 系苏北焚烧秸秆所致环保专家表示,这一次的污染是极其罕见的大跨度,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重污染情况,形成了一整片的污染地图。而补贴上是否能再帮扶一把,要看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直到11日清晨,才逐步达到国家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以下)。刘利光还告诉记者,要让上海再度拥有世博期间的蓝天白云,光上海禁烧秸秆是不够的,还要靠周边省市区的共同努力。
上海也持续三天污染指数超标而这一切的元凶是秸秆焚烧所致。刘利光告诉记者,尽管秸秆综合利用应当为主,秸秆还田为辅,但是考虑到经济可行性,上海目前采取了秸秆还田占大头的过渡性阶段。

上海水稻占地约160万亩,麦子约110万亩,由此每年产生160至170万吨秸秆,用作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到10万吨。根据环保部门监测,上海此次污染指数上升,是苏北大面积焚烧秸秆所致。金山区廊下镇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基质。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30%的资金补贴。
秸秆可以和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等。对收购本市秸秆,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单位,按实际秸秆收购量,给予200元/吨资金补贴。对未能回收的秸秆,上海农业部门已制订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案,既避免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又通过秸秆腐熟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地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未来,秸秆综合利用才是趋势
此外,中国还把此前不在配额范围内的稀土合金划入,减少相关出口,加强了限制。就稀土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曾表示,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

有分析认为,国际社会对限制稀土出口的批评之声不断高涨,或将对中国形成打击。报道称,2011年,中国下调了其他资源的关税,但稀土的关税则出现上升。
报道称,预计今后WTO将为进入司法程序组建争端解决机构。此次贸易审议会就稀土出口批准制度、配额制度和关税进行了讨论,与美日欧的起诉理由大致相同。美日两国及欧盟3月以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反WTO规定为由,提起了诉讼。据日本共同社6月12日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12日召开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会议,批评称中国明显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贸易政策不透明。此外,会议还对中方称限制稀土出口是为了保护环境的主张表示质疑报道称,预计今后WTO将为进入司法程序组建争端解决机构。
就稀土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曾表示,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报道称,2011年,中国下调了其他资源的关税,但稀土的关税则出现上升。
此外,会议还对中方称限制稀土出口是为了保护环境的主张表示质疑。此外,中国还把此前不在配额范围内的稀土合金划入,减少相关出口,加强了限制。
此次贸易审议会就稀土出口批准制度、配额制度和关税进行了讨论,与美日欧的起诉理由大致相同。美日两国及欧盟3月以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反WTO规定为由,提起了诉讼。
有分析认为,国际社会对限制稀土出口的批评之声不断高涨,或将对中国形成打击。据日本共同社6月12日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12日召开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会议,批评称中国明显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贸易政策不透明制药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走做大做强、集约发展的绿色道路。以世界最大的专利药厂辉瑞为例,其绝大多数的原料和制剂都依靠自己生产。
相对而言,国内很多企业做的都是利润率低、污染高的原料药生产,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出口出去,比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前体等。这就造成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产能过剩,而专业化程度偏低,协作性差。
但是在制药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好环境,使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其结果又危害着人民的健康。相比之下,产业链覆盖程度较低的企业在抵御风险方面显得薄弱。
对于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来说,在选品种时,能够选出一些市场大、前景好的品种,只能算是初级的,如登山刚到山脚,大批企业都能做到。在创新方面,我国新药研发与医药技术创新基础薄弱,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
这必然带来大污染,要支付高昂的环境和居民健康成本。现在国内并不缺少原料药,但很多企业为了出口而不断扩大产能。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数量增多,进一步加大了污染控制的难度。但是,小而分散的格局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还给资源与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制药业应如何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有4000多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1500种左右,化学药品制剂4000余种,总产量约193.5万吨,2009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04万亿元。
制药行业发展方式是否合理?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尤其是原料药生产要消耗大量粮食、水、电等资源能源,而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转化为原料药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有一小部分在化学反应中成为水等无害物质,大部分都成为废水、废气和废渣,并且排出的废物中往往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制药厂中,污水、废渣、废气的处理场地可以占到厂区面积的一半,处理三废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药品生产本身。后期的制剂领域利润较高,但国内的技术实力往往达不到。 |